
照丕公所言,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太极拳延续数百年,开枝散叶,繁荣至今,是因为理精而法密。
照丕公说:第一阶段,“要练空架子,要猛打,猛甩,猛起,猛落”,目的是为了“节节要松,皮毛要攻”。那么,为什么要“节节要松”?
我们研究一下发劲的路线;武禹襄《太极拳论》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即发力作用于地,由脚而腿而腰,经脊背、两肩、上臂、小臂、而腕而指。脚与地是作用与反作用力。足下蹬力要从手指或掌发出,需经过小腿、大腿、腰、背、肩、上臂、小臂、手指等八段,脚腕、膝、胯、腰椎、颈椎、肩关节、肘,手腕,指关节等共九个关节,俗称“八段九节”。每段和每节都是一个力的闸门。所以,在技击时体内之力能发出五成已是很好的功夫,能发出七成就是上乘功夫,发出百分之百的体内之力是不可能的。要想尽可能多地把体内之力释放出来,必须打开全身的力的闸门,即松八段九节。如果全身肌肉和各关节非常紧张达到僵死状态,则体内虽然卯足了劲,却一点也发不出来。要发出太极拳的整劲,一是需要为体内之力开辟一条畅行无阻之路,打开所有力之闸门,把力释放出来。用科学的语言讲就是使力的效率最高,而使力在体内遇阻转化为热的内耗最小;二是肌肉要放松。所谓的松,就是看你的闸门有没有打开,肌肉是否放松,周身是否畅通无阻。
如何把这几个闸门练开,练顺,让身上的劲达于稍节,如古拳谱中所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如何练?盘练太极拳架是练习松的基本方法。练功首先要练松,要由脚趾,脚腕,膝盖、腰、两肩,上臂,小臂,手腕,手指,颈椎,全要松开。
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提到:
文中所说的肩膊头骨缝要开就是要松开。但是陈鑫同时强调“不可强开”,要“攻苦日久,自然能开”,这就要依靠我们平时坚持练拳了。所以照丕公说:练拳的第一阶段要练空架子,要猛打,猛甩,猛起,猛落”,这是指该发力就要发力,让骨节得到充分抻拔,可以将身体关节练开。至于用力,陈照奎老师回答"世界上有不用力的武术吗?",所以“松”是练出来的。前辈老师们经常强调要“松透,松透”,身体不松,劲就不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