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兴公所说:“由招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第一个阶段就是要练招熟,就是练空架。第二个阶段就是懂劲,就是练内气。第三阶段就是神明,就是外形和内气结合起来,逐渐练到奥妙无穷之处。这就是阶及神明的道理。品三公说:“练太极循序渐进,不可蹋等”,就是大圈而中圈,由中圈到小圈,隔等级不行,隔过大中圈练小圈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循序渐进,不可蹋等的道理。
陈照丕:打好太极拳必须按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练招熟,练空架。就是外刚内空,外面呼呼啦啦,内里没有东西,这段功夫为标准,猛打,猛甩,猛起,猛落。猛打如掩手耾拳等式,猛甩如摆脚等势,猛起如踢二起,金鸡独立等势,猛落如金刚捣碓,跌岔等势,为什么要练这些猛势呢?不如此,周身关节就不能练得处处开张,长兴公太极拳论说:“节节要松,皮毛要攻,周身贯穿,虚实在中”,如果不用这些猛劲,周身的关节就活不开,内劲就引不动,这就是以外形引内气的方法。这一阶段锻炼手上的东西,就是抓拿摔打,这其实是用笨的方法,也是必走之路。隔过笨的方法就练巧的是不可能的。这段功夫在练习时每一招每一势承上启下拐弯抹角,接骨斗榫,必须细心揣摩,如不细心揣摩,便周身转关不灵,这一段必须练五年才能打下练拳的基础。这段功夫成功时有什么表现?金刚捣碓声如巨雷,掩手红拳发出去呼呼带风,二起脚是上纵法,一般跳七八尺高,跌岔双腿扑地,手不按地而一跃而起,实脚落地,一脚悬于裆内,稳如泰山此势为金鸡独立;玉女穿梭是平纵法,一纵如旋风之速,其快无比,这些表现为第一阶段完成。
循照丕公所言,我们练拳的时候,按规矩还是先由刚入手,练成功后,自然成了刚柔相济,但是教人时,必须灵活掌握,要因人施教,因身体强弱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教青壮年人,必须由刚着手,不然就没有基础。如果教有病的人,身体弱的人或老年人,他们不能学那一层刚的功夫,那就教他们由缓慢着手,把身体练强壮之后,再学太极拳第二趟,把那一层功夫补起来。但是,第一阶段,就是要“猛打,猛甩,猛起,猛落”。
为什么要猛打、猛甩、猛起,猛落?
为了要“节节要松,皮毛要攻,周身贯穿,虚实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