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腹式呼吸?
从这里开始
逆腹式呼吸法
逆腹式呼吸是一种调息方法,广泛应用于道家丹道修行中,陈式太极拳的拳势呼吸也采用逆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形式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内在的能量,把内在能量变的更加强大,治疗身体各种疾病,培养生命能量(丹田真气)。 建议拳友们可以先从桩功和静功中开始习练,然后再慢慢融入拳架,将呼吸和动作配合,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舌抵上鄂,吸气的时候小腹收缩,呼气的时候慢慢鼓起小腹,要求做到深、长、细、匀。 首先意守丹田,排除杂念,想着气息从鼻孔吸入,流经至丹田,再想象浊气从小腹一直向上,从口中呼出,以此往复。 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入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逆腹式呼吸法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练·习·的·注·意·要·领
01 02 逆腹式呼吸法重点在于呼气,而呼气的重心应放在小腹,也就是肚脐眼下一个半大拇指的宽度的地方(气海穴),在呼气时引导呼气的气息从鼻子慢慢的下沉到小腹气海穴的范围,不要局限气海穴一点,应是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个向四周扩展的无界限性的范围,这个范围随呼吸锻炼的熟练慢慢加大,甚至是整个腹部都会在这个范围内,随着小腹内在能量的增大,这个范围还可以不断扩展。 只要把重心放在小腹气海穴的同时注意呼气就行了,“注意呼气”可以推动体内气机运行,慢慢培养内在能量,而内在能量的存储重点就在小腹气海穴,所以呼气时注意力的重心放在放在小腹,也就是说逆腹式呼吸时注意力要放在呼气上,感觉的重心要集中在小腹范围内。 03 逆腹式呼吸在不断的以小腹为中心的注重呼气的训练过程中,调动体内能量不断的增加,不断的运行,推动体内气能量慢慢强大,最终可以聚集在小腹范围内,形成一种充实但没有外延界限的能量团,当这股能量团逐渐增大,就可以打通修行中的任督二脉。 身体的潜能可以被激发,甚至可以打通全身的经脉调节身体各个器官的内在能量。 任脉: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穴。 督脉: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
05
逆腹式呼吸重在将内在气息送到腹部,所以重点在于呼气和小腹上,呼吸时的胸部和腹部的起伏要自然,不能用力,起伏应跟随调息的节奏自己运作不含人为因素,不能强行作胸腹部的起伏运动。 逆腹式呼吸在练习时,一般呼气时推动体内能量到腹部,腹部会慢慢有些伏起,但这种伏起是自然的,不用力的,只是感觉的重心放到小腹上,小腹会自然的伏起,这时的胸部也是自然的回缩,这种回缩也绝对不能用力,一切是自然的,呼气时腹部伏起胸部回缩只是一种气息到达腹部的感觉而已,有意识去控制就会影响锻炼的进程。 逆腹式呼吸在练习时,吸气是不加任何有为的意识的,所以其胸部腹部的运动也是自然的,不用力的,不去控制的,一般吸气时胸部微微伏起,腹部微微回缩,这些伏起回缩要是无意识的自然的。 06 逆腹式呼吸坐卧立行都可以练习,只要身体挺直自然放松就行,呼吸以鼻呼鼻吸为宜。由于呼吸是太极拳内外相合的枢纽,所以呼吸问题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而又重的问题,祝拳友们都能够顺利通过呼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