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理学家朱熹指出:“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拳是用“太极”命名的拳法,表明太极拳之理与天地万物之卿相通,充满了阴阳、刚柔、动静、虚实等变化。除此之外,太极拳还具有丰富的哲理和医理内涵,太极拳是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运动。“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句话阐释了古人对太极拳功效、对生命的理解。
太极拳属于生命科学,是一门关于生命质量升华的学问。它既符合“动中寓静,天人合一”的东方健身哲理,又符合西方运动医学的最新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劳动由重体力劳动型向重安静型劳动方式转变,高科技、高竞争带来高精神压力,引发现代文明病,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而太极拳这种温和、缓慢、圆活、连贯的运动.这种似行云流水、春蚕吐丝的动静相兼的养生运动、休闲运动,既是对快节奏紧张型劳动的调节,也是对坐班族安静型劳动的调节,还是排除心理垃圾、减负减压的好手段。
挑战“三大杀手”。
近年来的统计表明,在我国,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夺走人们健康与生命的三大主要疾病,故也称“三大杀手”。有关资料称,我国患心血管疾病者至少2.3亿人,心肌梗塞患者约200万人,心力衰竭患者约420万人,估计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同时我国还是脑卒中高发国。太极拳则是挑战“三大杀手”的有效手段。习练太极拳强调“心静”“体松”“用意”,练拳时精神专一、百虑俱消、物我两忘、天人相应,使大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保证了脑组织的供血和大脑的健康.预防脑梗,预防脑卒中,故被誉为“火脑皮层的体操”。还有,通过人体心电测试研究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练拳三十分钟后,心脏功能改进有效率达86.6%,初学练拳者也有改善,达62.5%。同时,打拳意带气通、血通,利于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所以也是防癌和辅助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
“气通腹脑”利长寿。
太极拳还注重“气沉丹田”“气宣鼓荡,神宜内敛”。这里所指的“气”,是一种能量一一使人体各器官正常发挥功能的原动力,也可以理解为“液体压力波”一一能与血脉共振。太极拳的“松””静”,利于“行气”,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即是呼吸深、长、匀、细,以腹式呼吸为主。这与年老易气血上浮、易摔跤形成对抗,也就是同衰老对抗。古代养生学家认为:“呼气入脐,寿与天齐。”太极拳就是养生学家提倡的腹式呼吸、逆式呼吸。现代医学还认为,人体除了有神经最丰富的大脑之外,还在小腹内有“腹腔神经丛”或称“腹脑”,它是最原始的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功能。而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和”丹田鼓荡”,就能激发腹腔神经丛的内脏调节功能,可见太极拳无论对大脑还是腹脑,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平衡“一对神经”,促进心理健康。
太极拳注重”意、气、神”的锻炼,使“一对神经”,既强化了交感神经和第一心脏的主循环,也调动了迷走神经,使人体气血调和,生态旺盛,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动态平衡.中医上也称阴阳平衡,自身节律的调节平衡。太极拳动作松柔圆活,排除杂念,追求”虚”、”无”的意境,配上悦耳的乐,可使大脑产生持久快乐的“内啡肽”物质,使大脑产生舒松愉悦的电波,净化精神、净化大脑,从而也对“心因性”疾病起到心理疏导与辅助治疗的作用。